网站首页 > 体育装备> 文章内容

高原边关部队用上“氧二代” 雪山开练散打拳击

※发布时间:2018-10-31 9:05:48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驻、新疆等高原高寒部队,战时持续保持战斗力,平时执勤、巡逻、训练和生活,都离不开适时、适地、适量的氧气保障。配发建设制供氧设备,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基层官兵的吸氧难题,是军委决策部署、部队热切的大事。遵照习,军委后勤保障部自2013年至2016年,组织为驻海拔3000米以上部队开展制供氧建设,涵盖200余万平方公里地域,使高原部队官兵用上“氧二代”,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凝聚力保障力发挥了积极作用。这轮制供氧工程建设实施后,给高原官兵带来哪些新变化?请跟随本期军营观察的镜头一同赴高原探“氧”。

 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河尾滩边防连驻地海拔5418米,是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连,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%左右。春节,记者走进连队排房,只见每名官兵床头都装有供氧设备。

  在连队制氧间,亓凤阳指着设备如数家珍:制氧机、灌氧机、增压机、便携式制氧机、各型氧气瓶、氧气袋“如今我们连和其他驻守高海拔地区的连队一样,制供氧设备实现鸟枪换炮。”

  制氧员朱飞祥告诉记者,制氧机有动力电才能工作,但连队电压不稳定,停电或限电是常事。由于电压、气压、温度等因素影响,加之输氧终端多,各种制氧设备“联合作战”才能连队官兵吸氧需求。过去由于制氧机没有正规“编制”,一度存在“有管无氧”“断断续续”的情况。如今制氧机有了“油料户口”,这种窘况得以好转。

  据测算,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,即使徒手站立,也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5公斤。当记者跟随亓凤阳走进富氧训练室时却看到,官兵在擂台进行拳击散打,干部和战士同台竞技,一派科学练兵的景象。

  记者穿上护具与官兵一较高下,几个回合下来高原缺氧的感觉并不严重。亓凤阳告诉记者,富氧训练室供氧原理就是把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,弥散进入房间。自从有了富氧训练室,大家可以借助较高浓度氧气空间开展散打、格斗等爆发力训练,从以前的躺着、坐着“静态式吸氧”到现在的跑着、练着“动态式吸氧”,氧气保障能力今非昔比。

  高原初春,某旅官兵冒雪展开拔点战斗演练,剑指5300高地。从平原地区入伍的列兵谷魏航,冲至半途感到胸闷气短。经过两次吸氧调节后,他随队冲上高地。

  “我们不仅要为官兵的战斗点赞,更为训练的伴随供氧喝彩。”演练复盘,该旅领导分析制胜因素,认为“氧气分队”全程保障功不可没。该制供氧站建成投用一年多来,源源不断地为驻训官兵“加油打气”,促进了高原驻训效率提升。

  2015年10月,该训练制供氧站竣工,我军海拔最高演兵场进入氧气供应“想吸就吸”的保障阶段。后勤处处长廖波告诉记者,氧气在过去是奢侈品,只能用作医疗保障,极少用于训练演习,原因是很多人存在吸氧会产生依赖的错误认识,训练不适时选择硬扛。另一方面,演训场配套设施有限,难以提供氧气保障。

  随着新一轮高原制供氧建设启动,在该打造演训专用制供氧站的方案应运而生。工程竣工后,该形成了以制供氧站为支撑、吸氧点为依托,以高原制氧车为补充、定点供氧与机动供氧相结合的保障模式,用氧保障贯穿演训全程。

  次日下午,该旅列兵曲向陈在构工时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,高原机动伴随保障氧气分队迅袁惟仁是谁速驰援。记者注意到,军医陈旭方启用一个新的导氧管供战士使用。供氧结束后,他在导氧管贴上“曲向陈”字样后封存,既减少浪费又防止交叉感染。一名驻训官兵感叹:“我不想赞美驻训官兵有多高大,但群山都在大家足底之下。”

  “大家放好行李,赶快吸氧!”三九严冬,雪域高原最寒冷缺氧的季节,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官兵刚抵达海拔5134米的雷达阵地交接换班,阳孟良便招呼大家。

  一时间,官兵通过接到床头、指挥室的供氧管道吸氧,坚守雷达方舱和油机房的战勤人员则通过便携式制氧机吸氧,登顶“生命禁区”之初的高原反应迅速得到缓解,战备值班有条不紊展开。

  这座数十年保持雷达情报优质率99.9%的钢铁阵地,氧气含量不足内地一半,缺氧引发的肺水肿等高原疾病是官兵戍边面临的严峻。近年来,空军后勤部门将供氧系统安装到所有高原雷达站指挥室和官兵床头。

  “以前上阵地的最初几天,高原反应严重的官兵总得躺几天。有供氧设备后,再也不用硬扛了。”已在阵地坚守16年的四级军士长、指令标记员黄武珠说。供氧后,新问题很快又出现了:阵地没有接通市电,油机无法同时为雷达和大功率的供氧设备供电,供氧系统只能在雷达关机后启动。而雷达站实施24小时值班后,这个矛盾更加突出。

  怎么让官兵能24小时随时吸氧?各级领导和机关紧急寻找解决办法。2015年秋,该雷达站所属雷达旅党委科学论证后,自筹经费为该阵地供氧系统专门安装了一台油机,确保供氧系统和雷达供电同时运行。后来,军委后勤保障部门在部队调研时发现,官兵在战位值班时无法吸氧,迅速给所有高原雷达站配备了可以蓄电的便携式制氧机。供氧管道和便携式制氧机交叉互补,确保了官兵随时随地、随需随吸。